时间: 2024-10-29 03:38:31 | 作者: 废旧拉链分离设备
美国快递行业目前已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其中的UPS(联合包裹)和FedEx(联邦快递)均已变成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商。FedEx 在航空快递市场具备一马当先的优势,UPS 则在陆运市场具备相对优势。二者市场定位虽略有差异,但随着综合物流业务的发展,双方也逐步向彼此优势领域渗透。
作为双寡头之一的FedEx,2017 财年营业收入高达603.2 亿美元(按6.6 美元/人民币汇率折算,折合约3981.1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30.0 亿美元(折合约197.8 亿元人民币),日均处理包裹量超过1200 万件。
1978 年FedEx 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自1980 年以来,FedEx 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5 倍,较标普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超过200%。截至2017 年11 月30 日,公司市值超过600亿美元
时移世易,在美国快递百年发展史中,每一次需求的改变(驱动因素依次是:通信业、制造业、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都驱动着快递行业向前发展,甚至彻底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唯有适者才能生存
而作为美国快递双寡头之一的FedEx,其四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能够正常的看到,FedEx 及时把握住了经济转型的机遇实现了自身的转型
伟大的企业必有伟大的商业模式。20 世纪50 至70 年代,当时的快递公司,例如UPS、Emery 等,仅在大城市间提供点对点的快递服务,而FedEx 创始人史密斯提出的天才设想——枢纽轴幅式航空网络却在70 年代末对美国航空快递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早在耶鲁求学时期,史密斯就意识到计算机未来将得到大规模普及,并将给运输行业带来供需两侧的革命。1971 年,创始人史密斯带着全部身家和数千万美元的天使基金,创立了FedEx。1973 年,FedEx 将运营基地搬迁至孟菲斯小镇,开始提供全国性的隔夜航空快递服务。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爆发。1975 年至1984 年,美国计算机和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指数年同比增速保持在20%左右。高价值商品隔夜运输需求的爆发使得FedEx 开始腾飞。
FedEx 的崛起,依靠的是轴辐式网络对直飞航线的成本优势,以及对隔夜航空快递需求爆发的精准把握
70 年代末,日本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崛起,开启了国际制造业再分工的序幕。于是,FedEx又一次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走上了国际扩张的道路;
1979 年,FedEx 在全美与加拿大的31 个服务网点间首次开通国际快递服务;
1989 年,FedEx 花费8.95 亿美元收购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飞虎航空公司(Flying TigerLine),并由此获得欧、亚、美三大洲21 个国家/地区的航权,飞抵全球160 个机场。
短短十年间,FedEx 的机队规模就从36 架迅速扩大到311 架。由此可见,收购往往是快递公司进行国际扩张最高效,也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FedEx 雄心勃勃的全球化扩张战略却在欧洲折戟。1991 年公司耗资1.21 亿美元重组英国快递业务;1992 年,又耗资2.54 亿美元重组欧洲快递业务。
公司的国际快递业务在1994 年开始实现盈利,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却始终难以大幅度的提高,逐渐远落后于TNT(现已被FedEx 收购)、DHL 和UPS 等竞争对手。
海外市场的拓展并非易事,地理经济、文化差异、既有市场的竞争格局都会对新进入者造成阻碍。前车之鉴,后车之师。2017 年5 月,顺丰控股选择与UPS 设立合资公司,经营推广和开发联合品牌的国际快递服务,在国际业务发展的策略上可谓远交近攻;
TNT 具备完善的欧洲市场网络和强大的公路运输能力,其70%的隔日达业务通过卡车来完成。FedEx 收购TNT 后,可以弥补其在欧洲市场地面运输能力的不足,与自身强大的航空运输网络形成互补。
FedEx 创始人史密斯表示,“此次收购事件是世界最大的空运网络与欧洲最大的陆运网络的结合世界最大的空运网络与欧洲最大的陆运网络的结合”。历史上快递公司之间的收并购,往往是基于双方网络的互补性。例如,FedEx 收购TNT,是航空网络与地面网络的结合;DHL 收购AirBorne,则是国际网络与国内网络的融合
1987-1997 年,航空快递市场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格局,FedEx 在航空快递市场难以再有突破性发展。一方面,FedEx 在国内包裹快递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与UPS 任旧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具备传统优势的国际包裹市场上,FedEx 也逐渐被UPS 赶超;
20 世纪90 年代末,美国电子商务迎来成长期。1997 年,美国政府制定了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框架文件,并与欧盟共同发表有关电子商务的联合宣言,推动全球电子商务的自由竞争发展。1998 年初,美国政府宣布了三项关于网上购物的免税政策草案。当年北美网上购物规模已达100 万人次。
电子商务产业的爆发使得地面递延包裹运输的需求一直增长,而当时FedEx 的优点是隔夜航空快递。为了抢占电商包裹运输市场的先机,1998 年,FedEx 收购CaliberSystem 旗下的RPS。北美第二大地面包裹运输公司RPS,是UPS 在地面低成本包裹运输领域的竞争对手。RPS 的物流网络覆盖北美全境,1996 年收入达27 亿美元。2000年,FedEx 基于RPS 业务板块正式推出Ground 服务,主要是针对B2C 电商开展宅配业务。
自此,FedEx 形成了包括快递、地面运输、零担、供应链、电子商务、商业服务等几大业务板块,奠定了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发展基础;
美国快递双寡头中,FedEx 在成立8 年后(1978 年)便选择IPO,而UPS 则在企业成立90 余年后(1999 年)选择IPO。因此,无论是从IPO 时间的远近,还是IPO 时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FedEx 均要早于UPS,故FedEx 的历史股价表现能更好地反映出快递公司生命周期,甚至快递行业的投资特性。
回顾FedEx 超额收益的历史表现,我们得知,1998 年之前,FedEx 超额收益更多地表现出类似航空股的周期性;而1998 年之后,FedEx 超额收益则更多地表现出类似消费股的成长性。
在1991-1993 年和1998-2006 年这两个时段,FedEx 股价分别获得了持续3 年和9 年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率分别约为68%和215%。
FedEx 的货运机队自1986-1990 年的大规模增长后,1991-1993 年基本保持稳定,产能利用率处于上升周期。1991-1995 年,FedEx 年资本支出规模基本保持10 亿美元左右,而日均处理包裹量的年复合增速高达12.7%。另一方面,欧洲、英国市场的国际业务经过重组后,盈利也处于修复阶段,公司ROE 由1991 年的0.4%恢复至1995 年的14.3%;
尽管此期间FedEx 的资产周转率与权益乘数双双下滑,但销售净利率却由1998 年的3.17%提升至2007 年的5.72%,这使得公司ROE 从11%波动上行至17%。
FedEx 销售净利率的稳步提升,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1)收购高毛利率的RPS 公司,提升整体盈利水平。FedEx Express 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在5%左右,而1998 年公司收购的RPS 地面小包裹运输公司(即后来的FedExGround 业务)的毛利率高于FedEx Express 业务近一倍
行业竞争格局显著改善。随着行业增速逐渐下行,Airborne、BAX、Emery、RPS等第二梯队的快递企业相继被兼并收购。市场集中度由此逐步提升,并形成FedEx、UPS 的双寡头垄断格局。伴随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议价权显著地增强,毛利率迅速修复
与机场行业类似,重资产运营的快递公司,在经历大规模的产能建设、升级后,其ROE将伴随着需求的稳健增长而步入上升通道。
资本时代下的中国快递行业正在经历重资产化,其产能利用率在重资产化完成后将迎来爬坡期。不过,为了应对“双十一”、“双十二”等网购高峰对快递网络造成的冲击,快递公司通常会保留一定的产能冗余,这使得产能利用率在大多数时间里难以达到高位。
“削峰填谷”以保持快递网络的平稳运行、逐步提升产能利用率将是未来电商快递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物流服务综合化,既是客户的真实需求多样化驱动,也是快递公司内部发展驱动的结果。美国快递公司主要通过收并购方式实现综合物流服务商的转型发展,其收并购路径通常是:
快递公司从单一的基础服务,向多样化、定制化的综合服务发展,并拓展更多的增值服务选项,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当前国内快递行业也正沿着这一路径发展
快递网络的规模效应,决定了行业终将走向寡头垄断。例如,百年前美国“铁路快递”时代的卡特尔,以及现代快递时代,美、日前三大快递企业集中度达到90%。
考虑到“通达系”快递网络与业务的同质化,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中国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将沿着“先分层后分化,逐步末尾淘汰”这一路径而逐步改善
包裹市场(Parcels),单件重量大于2 磅,但小于70 磅的货物。
中国快递业正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阶段、通过对于美国快递业双雄的分析、希望对于未来的快递业发展起到灯塔的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